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

[專訪] 橙草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採訪、撰文/黃雅詩

Q1對於數位音樂的看法?

  若是從「發行音樂」的角度來看,可以讓自己創作的音樂透過網路使更多人聽見,是一件很好的事情;但若是以「非法下載」的角度來看,做音樂獲得的回饋與報酬就會變少,對於樂團的經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另外,還會牽涉到「音樂品質」的問題,許多人下載音樂的格式與專業的唱片錄製格式會有差別,會錯失許多創作者在音樂中想傳達給大家的細節。


Q2音樂可複製之後,你是否覺得它在多數人心中越來越廉價?

    這樣看你怎麼定義廉價的「價」這個字,如果將它定義成「價格」,當然樂團所能得到的回饋會變低;但如果將它定義成「價值」,我認為音樂就是一項作品,從它的製作過程到產出,價值不會因此有所減損。

Q3對於台灣的 Live House生態滿意嗎?

    不滿意啊,台灣的Live House數量太少了,但這應該也跟樂團的數量以及品質有關。其實我認為台灣的Live House問題在於「層次」,一個樂團的發展是需要按部就班的,但當一個樂團要從小場地晉升大場地時,中間的選項太少了,可能一下子要從二、三十人的小場地躍升到兩、三百人的大場地,或許會造成樂團對本身實力的質疑,進而影響到樂團的成長。

Q3台灣有金曲獎、金音獎、AMP獎等,你覺得這麼多個獎有用嗎?

    我認為很多樂團出去比賽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大部分通常都是為了賺錢以及增加曝光度,所得到的名次也不一定代表這個樂團本身的高度,而且台下的觀眾也不是為了欣賞這個樂團的音樂才來的。但若是一個比賽具有指標性,它也是可以當成樂團前進的助力。

Q4覺得成立甚麼樣的機制、或是抹煞甚麼樣的機制會使台灣的音樂環境變好?

    我覺得與其討論機制不如討論整個社會的文化,因為音樂產業包含在整個文化產業裡面,單一機制的改變不可能只影響到音樂,它也會影響到戲劇或電影等其他文化產業。所以我認為應該從最根本的做起,像是提升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價值觀,讓大家正視文化產業的重要性。

Q5獨立音樂與社運這幾年產生了很奇妙的關聯,你覺得是為什麼?

    你會發現衝在第一線的通常是玩樂團的人,因為他們平常對於社會議題或是道德正義本身就有高度的關注,因此他們在事件還沒爆發之前,就已經在創作表達自己的想法,所以當有機會出現的時候,他們就能夠用創作來帶領大家衝在第一線。
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