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2014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2014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

最後一波贈獎名單

2014《我的未來就是夢?》音樂節最後一波贈獎活動得獎名單:

[專訪] Antti Kokkomäki & Tammikuun Lapset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採訪、撰文/陳品彣

    「在我的想法中,音樂創作是製作一個場景,演奏時腦中也會浮現那個畫面,所以,從音樂中你可以感受到芬蘭,一個擁有龐大森林、千餘座湖泊散佈在平坦大地上的國家,吸引著人們向大自然走去。」芬蘭樂團「一月之子」(Antti Kokkomäki & Tammikuun Lapset)以吉他唱著屬於北國的故事。

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

[專訪] 橙草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採訪、撰文/黃雅詩

Q1對於數位音樂的看法?

  若是從「發行音樂」的角度來看,可以讓自己創作的音樂透過網路使更多人聽見,是一件很好的事情;但若是以「非法下載」的角度來看,做音樂獲得的回饋與報酬就會變少,對於樂團的經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另外,還會牽涉到「音樂品質」的問題,許多人下載音樂的格式與專業的唱片錄製格式會有差別,會錯失許多創作者在音樂中想傳達給大家的細節。

[專訪] 巨大的轟鳴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採訪、撰文/吳栢妤

    主唱王之佑、吉他手蔡亮廷、貝斯手柏第、鼓手堂軒,來自高雄的巨大的轟鳴2013重新出發,201457日隨即以新星之姿登上Legacy傳舞台,同時表行首張創作EP《登鸛雀樓》。  

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

[專訪] 帆人樂團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採訪、撰寫/阿彪

乍聽帆人樂團的音樂,腦中會閃過迷幻、暈眩的異景感,彷彿走入萬花筒的中心,一邊旋轉一邊奔跑著,伴著主唱陳民官竭力嘶吼雜著破音的聲響,在不斷堆疊的鼓聲、吉他與貝斯中,成為另一種與之抗衡的樂器,彷彿放映著群獸奔跑過擬像的異色原野之中。

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

[專訪] 阿飛西雅

【關於阿飛西雅



荒:荒漠俱樂部吉他手小花 吉他手維尼 維尼貝斯手KKKK 鼓手 yonker

關於阿飛西雅
荒:第一章專輯是《失語的鱷魚社會》,而團名是aphasia(失語症)的音譯,請問這之間有甚麼關聯嗎?
KK:也沒有,這張專輯是因應當時時空背景而生,面對那運動我們是沉默的一群,無法支持任何一方。這種反對的意見不太可能化為具體的言論,失語是一個非常明白的狀態,因此我們的團名和音樂偏向壓抑的狀態。

[專訪] 凱比鳥(KbN)── 好奇心對抗世界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採訪、撰文/魏豫豪

    成團已 16 年的 KbN 由 Cheer 與 Jerry 組成,音樂風格為電子樂,融入搖滾肌理與打擊樂節奏,編曲架構逃離流行樂的重復曲式,猶如 freestyle 的隨性演奏,聽起來毫不膩耳。在創作上,KbN 是個主體性相當強烈的創作者,創作過程沒有預設聽眾喜好、音樂風格,而是隨著自己的熱情與好奇心,不斷在聲音的領域中漫遊,若是遇到熱情消退,KbN 便毫不猶豫地跳入下一個音樂領域,繼續嘗試聲音的深度與廣度。在 16 年的樂團歷史中,樂團不斷嘗試新曲風與電子樂的融合,也多次加入影像等其他藝術的組合,作為台灣少見的電子樂隊,KbN 特別喜歡跨界的表演形式,他們認為這樣才能跳脫主流,無論是在流行樂、獨立音樂。

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

[專訪] 心電樂


心電樂從一人編制到今日樂團型式,故事得從杜易修的故事談起,他是樂團主唱及主要創作者,悲觀心情敏銳地與現代人的憂傷共鳴,來自台南的他,呈現出彷彿夏目漱石筆下《三四郎》那種充滿苦澀情感與初到都市的雙重疏離感。

[專訪] 擊沈女孩

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

[專訪] 湯湯水水

湯湯水水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採訪/撰文:孫銘澤

      在台灣玩團很容易,表演也很容易,也很容易滿足,但這樣會變得很無聊。

[專訪] Papaver-凱元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採訪、撰文/鬼太郎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受訪者/鄭凱元     

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

第二波宣傳影片

  距離音樂節的日子不知不覺也進入倒數階段了,這段時間以來,在音樂節的籌備之外,透過樂團訪問、透過在售票的理念和方式上做嘗試,我們一直試圖在叩問「複製時代」與「音樂的價值」兩者之間微妙的關係。當然我們知道這樣的問題沒有完美而唯一的答案,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力地將這個問題問得越大聲越好。當越多人聽到這樣的問題,並且咀嚼與自問,我們的未來就有越多種可能,而不會只是一場夢。

2014 我的未來就是夢 音樂節 LINEUP



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

[專訪] 拍謝少年

【關於拍謝少年】



荒:荒漠俱樂部/薑:薑薑/維:維尼 

Q1:《海口味》專輯的封面入圍了金曲獎的最佳專輯包裝獎,想問這個封面的故事,或變成現在這樣的過程,或是說靈感,為什麼會想要做這個東西?會想知道這方面的故事,因為這封面是讓人看一眼就不會忘記的。

薑:這個的設計的話,他的中間是那個虱目魚拓,那這個虱目魚拓應該算是我們在那一年(2012)大港的時候,我們那時候本來是想把專輯生出來,但是沒辦法……我們是一直想要做一個樂團商品,因為從來沒做過,那做虱目魚就是那時候發想的。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很適合我們,因為虱目魚是一個很親民的魚、又很好吃。

最後一波強檔名單!!!

最後一波強檔名單: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[專訪] 農村武裝青年──從身體出發


去年六月也受邀來音樂節表演的農村武裝青年,於七月發行了新專輯《幸福在哪裏?》後,與我們共同迎向最「混亂」的一年。接連著洪仲丘事件、九月政爭、大埔案再起,連去年的服貿議題也在三月立院被佔後升格為「顯學」,而退場後的「遍地開花」、「路過」火苗不滅,群眾動員不再令人感到陌生。可無論公民運動的冷熱消長,農武從零六年成軍以來就鮮少缺席過大小議題,像這樣在凱道開唱比在LIVE HOUSE還多的組合,自身的演唱史就是台灣的社運史。

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

[專訪] BHD ── 專訪魂縈每個夢境之間盡情擺盪



聲符奔流,飛檐走壁,萬華莫測

        這是我對 BHD 的認識:吉他貝斯配上鼓組淌瀉的聲文取代歌詞在聽者耳中繚繞,BHD 將內意識重組,透過樂曲訴說一段段故事殘簡,輔以 DJ 為原本就多變跌宕的旋律帶來更多不安的躁動,和VJ三角錐的投影,迷幻蠕動的形體抑或悲絕蒼涼的炸裂等等視覺震撼,BHD 的演出每每令人驚嘆。像穿梭樹林的風,將癡心的人們誘惑前往,迷失在他們詭譎難測的音樂深處。

第四波贈獎名單

抱歉讓您久等的,2014《我的未來就是夢?》音樂節第四波贈獎活動得獎名單:

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

[專訪]衝撞體制的極速電音奔馳-音速死馬


  起音的瞬間,感受到臺上強大的能量衝擊腦門。時而尖銳噪響,時而悲鳴低吼,乍然又迷幻朦朧的電子,搭上強勁而狂放的電吉他,在齊鳴的不諧和音中交織出絕美的和諧-他是小各,本名鄭各均。他化名為音速死馬,獨自掌控電吉他、平板、Launchpad等儀器,獨獨一人便營造出了萬馬千軍的樂曲饗宴。

  討厭表演放Backing的傢伙、討厭死文藝腔音樂、討厭每首歌都莫名要來段東雌東雌,「所以Sonic Deadhorse是我厭惡的類型大集合」。七零年代的放蕩,八零年代的哀愁,九零年代的虛無與新世紀的孤絕,音速死馬替自己做了最最切合的註腳,濃濃的、聆聽時彷彿竄進口鼻般的哀愁。

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

[專訪]四分之三搖籃曲──停駛也是一種啟程

長久的累積值得細細品味

    成軍超過15年,我們所熟悉的甜梅號,今年三月初正式宣告停用原本的團名,以「四分之三搖籃曲」暫代。大家一定很好奇原因,吉他手小白表示:「它結合了我們自己的作品《三分之一摇籃曲》和目前樂團的狀態,代表過渡階段,但我們已經定下期限,五月底之前,一定會公佈正式的新團名。」一向採用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樂團的事務,現在有了新成員加入,有許多地方要慢慢磨合、溝通,同時也令人期待未來的新氣象。

    問及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創作無人聲的歌曲?理由其實很簡單:自彈自唱越來越難以兼顧,便漸漸轉為純演奏;又如同侯孝賢《最好的時光》裡有一段「自由夢」是無人聲的,怕演員的腔調不夠到位、壞了氣氛,結果,剩下的音樂和字幕反而讓觀眾更專注於電影的各種細節。少了人聲的曲子其實讓我們的耳朵變得更加敏銳,對於長篇敘事的後搖,一定要細細品嘗。鼓手孟諺說,他們的創作分成兩種模式:一種全憑可遇不可求的靈感乍現,但絕大部分還是得靠平時累積音樂知識、能力磨練及經驗。兩者缺一不可,必是相輔相成才能讓自己在音樂的道路上永遠都有豐沛的創作能量。